姓名:XXX? ?
年齡:22歲
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結果:HPV 16(+)
細胞學檢查結果: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(ASCUS)
臨床建議:轉診陰道鏡/活檢,加做免疫組化p16/Ki67檢測
轉診檢查結果:病理顯示CIN2,p16/Ki67(-)
患者主訴:有生育需求
臨床最終建議:半年后復查:HPV+細胞學篩查,并行陰道鏡檢查。
上述案例中,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是異常,按照宮頸癌篩查指南建議,一般采用一些治療的方式,但臨床的最終建議為半年后隨訪,其中兩個因素需要重點關注:
1、患者22歲,有生育需求;
2、免疫組化p16/Ki67檢測結果為陰性。
是否是這兩點原因促使臨床決定隨訪的方案?
帶著這些問題,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p16/Ki67檢測在輔助宮頸癌前病變(CIN)病理分級相關臨床意義吧!
從HPV感染到癌前病變(CIN)及宮頸癌要經歷漫長過程
![p16/Ki67助益宮頸癌前病變管理 p16/Ki67助益宮頸癌前病變管理]()
宮頸癌是一個多步驟、漫長過程,在宮頸上皮內瘤變(CIN )轉變為宮頸癌進程中,由于基因變異造成細胞增殖及分化出現異常,打破細胞增殖與凋亡間平衡,引起細胞非正常增殖,最終導致宮頸癌[1]。CIN 發病率較高,病因種類較多,多見于25 ~ 30 歲人群,HPV 病毒感染是其獨立危險因素。一般認為,從HPV 感染到發生宮頸癌變,大約需要幾年到十多年的時間。
- 首選切除性治療,包括環形電切術(LEEP 或LLETZ)、冷刀錐化、激光錐活檢;
在2012 年的ASCCP宮頸癌篩查指南中,21 歲至24 歲的患者被認為是一個特殊人群,統稱為“25 歲以下的患者”。以25 歲為界的原因是25 歲以下人群HPV 感染和CIN2 的自然逆轉率很高[2],腫瘤發病率明顯低于25 歲以上人群。有文獻報道,系統回顧了CIN2 人群進行保守治療后, 50% 人群逆轉,32% 人群病變持續,18% 人群進展為CIN3。多數病例消退發生在起初的12 個月內,進展率隨時間延長而增加,在30 歲以下消退率較高(達到60%)[3]。所以,2019版ASCCP宮頸癌篩查指南推薦,對于< 25 歲或≥ 25 歲有生育愿望的女性,可采取觀察方案,但適用于鱗柱交界完全可見,宮頸管取樣無CIN2+ 或未定級的CIN。
CIN 發展過程中,準確診斷、分級對患者后續治療十分重要,其中CINⅠ級患者只需隨訪觀察,而CINⅡ、Ⅲ級患者需進行子宮頸椎切除術治療,但CINⅡ級患者發展成宮頸癌發生率低于5%。因此,對所有CINⅡ級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會出現過度治療情況。傳統陰道鏡檢查容易受醫師主觀影響,需更客觀、準確檢測方式進行分流。近年來有關生物標記物p16 及Ki67 在CIN 病理分級和提示病變預后轉歸中的作用備受關注。
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雜志發表的一篇關于p16/Ki67檢測結果在預測CIN2+文章的結論指出,約40% p16/Ki67檢測陰性的CIN2+人群提示病變轉歸[4];長沙市第一醫院病理科的一項研究顯示,p16、Ki-67 診斷鑒別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級與活檢結果的一致性好,有助于確定CIN病理分級,也可作為CIN診斷的輔助指標?[5]。
從上述的宮頸癌治療指南和p16/Ki67檢測相關研究結果看,文章最初的病例,患者屬于年輕患者,有生育需求,雖然宮頸病變為CIN2,但p16/Ki67檢測顯示陰性,癌前病變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接近CIN1的臨床管理原則,因此臨床的最終建議是半年后隨訪。
![p16/Ki67助益宮頸癌前病變管理 p16/Ki67助益宮頸癌前病變管理]()
p16/Ki-67 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宮頸癌篩查相關生物標志物,它與CIN 的發生、發展密切相關,p16/Ki67 檢測在預測宮頸上皮內病變(CIN)具有重要意義,其檢測結果有助于客觀評價腫瘤細胞病變程度與級別,可較為準確地診斷出宮頸上皮內病變的實際情況,為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科學參考依據,值得積極推廣并應用在宮頸上皮內病變(CIN)的病理診斷中,對臨床CIN 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。
免責聲明:本文不構成臨床診療建議,具體情況請參考專業醫生的指導。
參考文獻:
[1] 陳敏,顏建英. 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治的相關研究進展[J].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, 2016,43( 4) : 436 - 441.
[2] Silver MI, Gage JC, Schiffman M, et al.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(CIN2) in women ages 21-39 years[J]. Cancer Prev Res (Phila), 2018, 11(3):165-170. DOI: 10.1158/1940-6207.
[3] Tainio K, Athanasiou A, Tikkinen K, et al. Clinical course of untreate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under active surveillance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[J]. BMJ,2018, 360:k499. DOI: 10.1136/bmj.k499.
[4] Paolo Giorgi Rossi, PhD,et al. p16/ki67 and E6/E7 mRNA Accuracy and Prognostic Value in Triaging HPV DNA-Positive Women. JNCI J Natl Cancer Inst (2021) 113(3): djaa105.
[5] 王蔓莉. 探討P16INK4a 和Ki67 在宮頸上皮內病變組織中陽性表達的意義及病理診斷價值[J]. 中國處方藥,17(9):157-158.
[6] Polman, N. J.;? Uijterwaal, M. H.;? Witte, B. I.;? Berkhof, J.;? van Kemenade, F. J.;? Spruijt, J. W.;? van Baal, W. M.;? Graziosi, P. G.;? van Dijken, D. K.;? Verheijen, R. H.;? Helmerhorst, T. J.;? Steenbergen, R. D.;? Heideman, D. A.;? Ridder, R.;? Snijders, P. J.; Meijer, C. J., Good performance of p16/ki-67 dual-stained cytology for surveillance of women treated for high-grade CIN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. Journal international du cancer 2017, 140 (2), 423-430.